和美術館,由當地的家族委託而建,出自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之手。
他在75歲時接下這個任務,當時已經因為患癌被摘除了五顆內臟,還是飛來現場,實地考察。
這讓和美術館從設計之初就被廣泛關注,安藤本人也稱之為自信之作,“它承載了我對這座美術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中心的願望。”
和美術館終於在今年十月初敞開大門。
和美術館位於北滘中心位置
和美術館的入口,是交錯的三塊圓弧形的牆,“猶抱琵琶半遮面”地包裹着一片花徑,門口還有一棵由創始人和安藤忠雄一起挑選的日本黑松。
過了夾岸花園,是一條長長的水道。安藤忠雄總認為近代都市建設中“缺乏了許多水韻”,這條水之徑直通美術館。
走在上面,除了可以看到水面上被風吹動的建築倒影,還有一旁美國藝術家洛克希·潘(Roxy Paine)的作品,一棵銀色的大樹。“它是死的,但又充滿活力,與美術館中西融合。”
眼前的和美術館本體,是一座宏大的圓形建築。“圓”在安藤忠雄的建築生涯中有特別的意義,這次的“圓”是他經過多方考量後的又一次突破。
安藤往常的設計,多是清水混凝土的牆體或是和石牆結合。這次,他考察了周邊很多嶺南園林後,決定沿襲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——第一需要通透,再者便是移步換景。
“兩塊清水混凝土之間的拼縫前後差,中國的標準是低於5毫米,安藤的要求是0毫米。他的標準裏,一個混凝土澆築成型以後,邊緣要跟刀切的奶油蛋糕一樣,摸上去不會割手才算及格。”曾見證施工現場的邵舒比喻。
美術館的頂部,是一個透光的弧形玻璃穹頂。自然光灑進中庭,隨着時間變換,光斑會點綴在樓梯的不同位置上,樓梯的明暗也發生變化。
和美術館一共六層,沿着雙螺旋樓梯走,便能在每層通往不同的展廳,目前正在展出《世間風物》啓動展,除了有重量級的家族藏品,還有國內外藝術家專門為開館創作的新作。
《世間風物》展覽現場
左:徐冰《背後的故事:谿橋晚色》 右:張大千《谿橋晚色》——和美術館收藏
對於和美術館,他不僅親自選擇花園裏的植物,還對委任館藏裝置提出建議,使其與美術館建築空間語言相契合。
位於大阪的大澱工作室,一棟經過改建、重建、加建的約450平米工作面積的地方。這也是從他第一個住宅項目改造而成的。
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
這是一座從外面完全看不到建築外形的地下建築體。人們靠着來自頭上微弱光線的引導,慢慢進入地下的黑暗空間後,眼前突然浮現藝術品,擁有非常獨特的體驗過程。
受朋友委託,安藤沿用清水混凝土的材質,室內的祭壇和長椅用工地現場的腳架所用的杉木板改建而成的教堂。
贊
{{@good}}人贊
{{item.Title}}
會員諮詢:400-8888-870
24小時熱線:0571-85999833
杭州總部:0571-85300321
商務合作:0571-85871612
北京信息總部:010-57811203
集運大件
觀察
水泥價格
水泥技術